视力保护色:
打造“心·薪相印”检察工作品牌 为民安“薪”助企纾困

发布日期:2024-11-29 15:51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在“心·薪相印”维权调解室,6名讨薪农民工在河口区检察院检察干警的调解下与某企业握手言和,拿回了迟到四年的血汗钱。

四年前,六位农民工承建了某公司厂房基础建设工程。工程竣工后,公司以工程量和施工质量存在争议为由,一直未支付农民工应得工资。为要回工资,六位农民工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维权之路。今年9月,河口区检察院干警在开展“农民工快闪课堂”宣传活动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情况。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河口区检察院依托支持起诉职能,正式受理了这起案件。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河口区检察院秉持“支持起诉+诉前和解”原则,将矛盾化解贯穿办案全过程,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详细了解情况、积极协调沟通以及耐心释理说法等一系列举措,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几位农民工最终拿回了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
近年来,河口区检察院立足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这一特殊区域条件,聚焦农民工讨薪难这一民生热点,创新打造“心·薪相印”检察工作品牌,助力解决农民工烦“薪”事,把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与护航企业经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民安“薪”、助企纾困,积极运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一是深化协作,共同凝聚维权合力。河口区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加强与人社、住建等部门的配合协作,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农民工及弱势群体法治维权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8项工作机制。在派驻仙河检察室打造“一站式”法治维权中心,与公安、法院、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实行接访联通、纠纷联调、困难联扶、诉讼联动,为农民工维权提供全方位支持。充分发挥派驻仙河检察室和仙河法庭贴近港区的区位优势,全面开通检法维权护薪“绿色通道”,力求以最快速度帮助农民工解决烦“薪”事。二是纾困解难,持续兜牢民生底线。做实做细人文关怀,设立“避风港民生驿站”,对没有工作、居无定所的外地讨薪农民工提供免费食宿,帮助解决温饱问题;成立“老孟谈薪室”,对讨薪农民工进行普法维权和心理疏导。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因欠薪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或者用工单位确实无力清偿薪酬的农民工,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救助6件次。三是追根溯源,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50家重点企业设立“农民工护薪联络员”,建立工作台账,定期沟通联络,了解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及时发现讨薪维权线索。对于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上门提供法律咨询、合同提示等服务12次。创建“说事拉理”普法品牌和“农民工快闪课堂”,联合河口区法院、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发展保障局、志愿者协会、律师志愿者等组织和个人,深入多个建筑工地开展“心·薪相印”检察护薪法律宣传活动6次,受教育农民工600余人。
  今年5月以来,共为农民工、弱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80件,为外来农民工维权30人次,妥善处理了12件农民工讨薪及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案件,涉及人员200余人,总金额近2000万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